顯示具有 優律詩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優律詩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5月23日

教學反思:「滿意」「感受」「表達」「社群藝術」


4/30
這週是春季的最後一週,我在思考著,優律司美課可以怎麼樣的收尾。在課堂上我放寬了控制,明確地說出我的期待:最後一堂課,我們把學過的練習,好好的做一次,我希望大家都能夠非常滿意的結束這堂課。

2020年5月10日

沈寂—活躍

生命這條路啊!在這幾年,有如凌晨摸黑帶著頭燈走在山路上,看似瀟灑有勇,路上卻滾落深谷,差點結束行程。幸而受到許多人幫助,爬出山谷,總算在黎明的光亮中,走的踏實。
從自己的角度,看見離開瑞士的這五年,在華語區各處開課,像是一隻花蝴蝶翩翩飛舞,又在親密關係中受到重擊,把自己變成不起眼的地鼠,披著堅韌的皮,想要在黝黑的深處挖掘出甘泉。

這故事不管怎麼寫、怎麼看,不是我這篇文章要分享的。站在20年的春夏之交,我看見的是,這一切的發生,都在成就此刻的我,能感恩、分享的、能擁抱世界的詹前轍。是的,以前的我不是這樣的。

2019年9月11日

外社國小優律司美課程迴響


願月亮在夜晚為你保有光亮

願雨水柔和的為你洗去悲傷

願遠風吹拂  給你力量

願你溫雅的行走世界之中

願你了然每日每刻的美好


阿帕契族詩        詹前轍譯


如此一股自然輕柔的呼喚,在這天金色陽光的照耀下,隨著優律司美進入在場每個人的心。一百年前的這天,第一所華德福學校開學日,1919年9月7日。因此這次工作坊,是被祝福的,連我也收到了禮物。學員們的回饋也讓我心頭溫暖,感覺我的確是做了好事。





這次想要為外社的家長們帶來特別的一首詩,在課程前花了許多時間來翻譯;沒想到這首詩對許多人來說是個美好的禮物。我很少為自己舉辦的工作坊來書寫部落格。這次的特別,是那來自上天的禮物,如陽光般的照在我心底,輕盈著我,穩定著我。就在那準備/創造的過程中,那股創造能量的活化身心,很滋養我,看見「這是我很值得投入的工作狀態」。

看見的還有:優律司美,對我來說不在於讓學員們學會了什麼,或是作了什麼「活動」。這天,我似乎像是走入了一個花園,植物花草們有點疲憊,又充滿期盼;當我離開後,花園多了許多光彩,根葉更加茁壯,出現了許多花苞與滿足的微笑。留下的光亮與溫暖,讓這片花園更美了。是啊,這是一片心魂的花園,我有幸能為大家帶來詩歌,從一顆心,流向許多心。

 


很榮幸,與各位在這特別的一天,有著特別的相遇。




下次日期:10月19日


2018年4月2日

生活工作上的心魂與優律司美


最近我的工作,強烈的宣示著它自己的方向,有如燈塔朝著遠方射出的光線。即將在三天後舉辦的中國華東區小幼教各校負責人團建優律司美工作坊,以心魂活動的深化為核心,透過優律司美社群藝術以及U型理論社會技術,促進個人領導力以及團隊領導力的進化與蛻變。眾多的活動與安排,環節與對話練習,有如在森林中錯落的階梯,形成蜿蜒的步道,引領著集體注意力前行,觀察自己的步伐帶出的不同風景的看見,調整步伐因此轉換著方向,並在最後步道結束處柳暗花明。

2018年3月8日

2017回顧(中)優律司美、U形理論、空間深度

在上篇提到的北京友人家中,(暫且稱呼這朋友毛毛吧)幾乎整個六月都在她家度過。練習優律司美、閱讀、烹飪。我閱讀一年前在看的《U型理論》,然而在這一年頻繁的優律司美工作中,暫時放了下來,只是練習把其中一些活動嵌入優律司美課程。這本U型理論,是在瑞士優律司美學校的一個社群優律司美課程上,老師Annamarie Ehrlich介紹的。她說「U型理論,對我來說就是優律司美」。

2015年10月9日

第一次,馬來西亞

應善美真團隊的邀請,我生平首次踏上馬來西亞,展開了連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旅程。
充滿靈感的工作的與收穫,就如同當地老師每天早上為我們準備的早餐


2015年10月8日

線上課程「實驗室U」:轉化商業、社會以及自我



「實驗室U」的課程、核心之理論「U型理論」,對我來說,即是優律詩美。


----Annamarie  Ehrlich,社會性優律詩美前輩大師

2015年6月20日

優律詩美開課說明(2015下半年)

優律詩美:

如果用一句話表達,我說優律詩美可以是:

    身心靈的共鳴

Eurythmy一詞源於希臘語,直譯為「優良的韻律」,其含義可以理解為「美好形態的流動」,也譯為「優律詩美」。優律詩美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門獨特的藝術,由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魯道夫·斯坦納指導創立。目前已在歐洲的舞台藝術、華德福教育、藝術治療與社群工作上展現潛能與成果,尤其是在「關係」的建立與療癒。因為它是身心靈整合,也連結自我與外在的一門律動藝術。


2015年4月14日

在中國的工作、觀察 2015春(上)



這次從瑞士回亞洲,除了回家吃上六年來首次和家人的年夜飯以外,也開始了密集的工作。三個星期前,我前往上海、大連、杭州、澳門,給當地的華德福社群,或是有興趣的人,一天或兩天的優律詩美工作坊。中間偶有空檔,便在清明節/復活節前後一週,在杭州享受一下西湖之春。上週末回到台灣,有種終於落地的感覺。各位就當做遊記來看吧!

2015年3月14日

優律詩美工作詩

當我觸及了光
我的心魂開始閃耀。
當我的心魂閃耀
地球將燦爛如星辰。
當地球成為燦爛星辰


我將是真實的人。



Herbert Hahn,
陳琪瑩譯

2015年3月7日

在桃園的優律詩美工作,與眾人鮮活的交織





昨日創下工作新紀錄:早上下午與晚上皆有課程。


早上是和社會企業 藍天大地 與社群商店 桃園小太陽優活館 的員工一起進入社會性優律詩美;
下午是和仁美華德福學校的教師團隊一起在優律詩美中流動,認識「什麼是人」;
晚上則和仁美社群的家長與老師,一起在「社會性優律詩美」中,經驗三種節奏、三種狀態,三種關係。

2015年2月20日

動 聽 身心靈 的 共 鳴


優律詩美,會移動的雕塑



人不能轉變成青銅或者大理石,而是人類去轉變他自己。這樣人類就進入了一個藝術領域,在那他體驗現實界的同時,感受到最深刻的含義。


譯序

這篇翻譯文章的出現,要感謝阮粲的邀約,以及總編淑姿的校稿、協助。剛從優律詩美學校畢業的我,也想多了解,在創始人史代納的理解、看見裡,「它」是什麼樣子的。當然我也明白,優律詩美是需要去感受、經驗的,而非去理解、思考的。紐約春之谷(Spring Valley)的優律詩美訓練,頭兩年是不希望學生去閱讀任何關於優律詩美的文章的。然而,對普羅大眾來說,除了參與優律詩美課程,也似乎只有「閱讀」這樣的方式去「觸摸」優律詩美。因此這篇翻譯,邀請大家在文字閱讀間浮現「它」的樣貌。這是首次嘗試德文的翻譯,文意不順之處尚祈見諒。        2014年11月 Dorn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