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這一篇,因為也該是時候向家人報告我在這裡「到底學些什麼」的時候了。簡單的說,這邊的課程算是「深度人類學」,深入人類不同感官的經驗,也了解這些經驗如何從這個世界流入心中,影響著我們,而我們又能夠在這世界做些什麼。
有夠抽象吧!別擔心,我只想說我知道的,而且希望你知道。穿插的照片,則是我們第二學期末呈現的一些片段。更多的照片在相簿。
演說訓練
什麼「演說訓練」,聽起來就是個乏味的事情。不過你有沒有注意到,天下話術千千百百種,仍能分為兩種:一種你覺得是滿嘴廢話言不由衷,越聽越不舒服;另一種是字字句句帶著力量的敲在你心坎上,滿被強烈的感覺或清晰的願景所鼓舞。我發現除了內容以外,一個人說話的方式才是最關鍵的地方。只要試著觀察自己說話的方式就知道,是吞吞吐吐把話語含在嘴裡說給自己聽(我自己常這樣),還是意識到對方的存在,要把一個訊息或圖像確實的帶到聽者心中。
而且不知你有沒有想過,每個字詞發音的方式背後都蘊含著許多奧祕,每個音都有一個特殊的「型」。某些音像風像水的流動,順暢輕快;某些音如雕如刻的鑿斧,一清二楚。說話時講者在心中帶著這些音的「型」或「圖像」,會為話語帶來力量。有些敏感的人聽到陌生的語言仍大致猜的出對方要說的是什麼,是因為那些語音有超越語言的「形體」,能被心魂收到。說話並不是一方張口,一方張耳的聲波傳遞而已;在說話與傾聽中,是生命的流動,思考與情感在喉間凝聚,透過唇齒的轉折誕生不同的音,賦予不同的型。這本身是個多麼豐富的創造過程!語言,是有靈魂的,而非一連串的聲音而已。我自己有一次這樣的經驗,「我在我的聲音裡頭。」「我活在我說的話裡頭。」
2 則留言:
大哥,建議你每行之間再空一行
這樣比較不顯擠 讀起來也輕鬆
我也這樣覺得,我修一修囉!謝謝你!最近還好嗎?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