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2日

第二學期(中)晨讀與對話


DSCN3075.JPG

如果說在藝術課程中,開始能欣賞生活。那麼在晨讀與對話中,開始能理解生命,包括我自己,與這世界(更大的自己)。

「到底我們的生命是怎麼一回事?」這問題很容易被抽象的看待,平常我們也不需要特別注意,生活就是這樣過,快快樂樂有什麼不好?只有危機出現,陷落谷底時,這問題才會出現。而我只是不想這麼被動,我想真的了解我自己,也了解這個世界,這就是我現在在歌德館的原因。



我相信,這些問題的解答,是未來我行動合宜的基礎。就像在「冬日閒步」中提到的:「我們要如何創新,才是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的問題?我想每個人對自己、對這世界都有一大籮筐的問題。抱歉,科學能幫你的並不甚多,因為現代科學分析、簡化的方式沒辦法提供一個整體的世界觀,只是片段、零碎的概念,也讓我們失去對生命奧祕的興趣。更多的答案需要自己在人生中找到答案。


「我的方向到底在哪裡?」「如果你愛上了某個人,卻必須放棄你的理想或使命,那該如何抉擇?」而我們老師常常這樣說,「人生就是最好的老師,而且所有的歷程都有價值,沒有什麼會被浪費」。DSCN2848.JPG



高層世界的知識



早上和Virginia老師的閱讀,常是一天中靈光四射的時候。這學期的書目是《高層世界的知識》。作者R.S.魯道夫史代納一開始就提到,現代人都具備尚在沈睡的能力,能在個人之路上邁向自由。這不是少數人所擁有,而是每一個人。


而且人類意識發展一直隨著時代在成長、進化。現在更高世界的神祕面紗已經放下,實際上對我們來說,這些玄學知識和一般人類所擁有的其他知識或技能,並沒有什麼差異。雖說是知識,倒不如說是作者親自試驗的過程,就像佛陀之路一樣,是活生生的體驗,只是轉化成有系統的步驟,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了解、實踐。


但和其他宗教靈修之路相較,R.S.強調現代人擁有的意識狀態已和過去有所增長,許多方式也不再需要像過去一樣,每個人都可以在過程中保持覺知。你可以把這本書當做是和作者的對話。他不希望你只是相信他,因為相信不見得真的明白;而是去思考裏面的內容,在過程中確認他說的是不是真的,也保持自己的自由。DSCN3545.JPG實際上他說的方式就像吃飯喝水一樣簡單,但需要專注。他要我們去觀察植物,去觀察動物,慢慢加強自己的觀察力。然後開始能察覺自己思考與感覺是如何的升起與消失,漸漸的這樣的能力會擴展到對自己睡眠時的觀察。「它是我們每個人在睡眠時對高層世界所獲得的靈光。」史代納描述實際的步驟,能醒覺的接觸這些洞見。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個自我的旅程,認識自己,也認識世界。只是閱讀書本的內容,就帶來內心的平和,察覺的到自己內在有些轉化在發生。





不過史代納也明白的強調「所有你自己為了追求豐富自身與累積財富的知識,將會領你離開你的道途;但所有為了人類更崇高、使世界進化而求的知識,會帶你往前更邁一步。」(p31)


「當然你們也可以自己讀不是嗎,何必跑到瑞士呢?」我想你問到重點了。我們之所以一起讀,而且更多的時間是討論與對話,是因為自己閱讀的時候,會有許多疑問出現。「帶著疑問一起生活」是健康的,在此處也常常被提到。但是互相討論時,我們對話的內容不只確認是否理解無誤,更是一段段真實生命的分享。


如果說生命是探問與發現答案的旅程,那我們這旅行團啊,看見的是大於自己數倍的人生風景。想想看,來自南非、丹麥、中國、紐西蘭、坦尚尼亞等地的人,各自帶著不同文化造就的觀點,卻能夠在這裡互相對話,因為我們有共同的人類經驗。我們都會成長與死亡,能思考與感受,知道什麼是信任與溫暖。我們互相交換的不只是想法,而是來自不同文化的多元觀點,從不同方向切入問題,讓見解更完整。


在共有的經驗上,辨認出不同文化色彩的渲染,那是一幅和諧的景象。這就是瑞士,這就是歌德館。這裡能自由的討論宗教經驗、靈性事物,是因為這些更高世界就建基在我們共有的人類經驗上,和文化差異無關,和宗教差異無觀。


我們都會觀察與感受,也能回憶與思考。我們就是用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來認識高層世界,只是需要更精細的感受力,與更清晰的思考能力。這也是《更高世界的知識》書中提供的練習。DSCN2811.JPG


整理經驗

整理自己在早晨的閱讀與對話,我們也試著去「談論」在藝術課程中的體驗。也就是說,不只是重新喚起回憶,也去「了解」那些體驗。因為只有純粹的體驗,對一個人仍不完整。就想像你和好朋友一起去看「貧民百萬富翁」好了。散場後聊起劇情,才驚訝的發現對方看見的、感受到的和自己有那麼大的差異。回到家也許你開始會想:「我為什麼會有這些經驗,而他對同一場電影卻體會到不一樣的事情?」直到一個人開始探問:「這些經驗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能夠思量這些事件、這些經驗,它們才開始有了「意義」,而這意義非常個人,獨屬於你。


DSCN3038.JPG就像現在我所做的事情,回憶所有課堂上的經驗,並思考它們對我的影響,然後組織成有意義的句子,寫成文章,我才能夠辨認,「我學到了些什麼」、「對我來說,這些學習有什麼重要的地方」。在我與自己的對話中,許多事情更加清晰,條理有了分明,也才能有模有樣。然而對我的同學們來說,他們經驗到的也許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也會有很不同的想法,以不同的形狀印記在心頭。

意識到這些經驗的獨特性,也就意識到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只因你就是你,你並不是其他人,其他人也無法為你做任何決定,因為每個人的路都如此不同,風景也相異。就像中世紀的騎士道精神,它是第一個在文明意識上點出「自我」發展的時刻。每個騎士都要在幽暗密林中找到自己的聖杯,他只能在蔓草中踏出自己的路,而以跟隨別人的路徑為恥。換句話說,只有自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不是父母,不是大師,只有你自己,因為你有這個能力。試著回顧過往,光照般觀看著過去種種,會讓整個方向都在發亮。



思考經驗,找到方向

課程也安排客座演講,探索不同的領域,用不同角度來觀看自己的疑問。其中兩個星期是「投射幾何學」,我們在幾何學作圖中,練習從「點狀」的思考,擴展成「線狀」的思考。沒有一件事情是單一事件,每件事情在一個人身上都環環相扣的從過去跨越到未來。知覺到事件之間的關聯,就能察覺到自己生命指向何方。一座燈塔因此被搭建起來,迷惘與不安在光束中消失無蹤。對在尋找方向的我來說,這是最最最重要的收穫。我們的生命,不就是被這些經驗、事件所形塑的嗎?如果我沒當兵,沒嚐過這些苦痛,怎會決定未來再度自由後,真正想到國外尋找自己?沒有當兵的經驗,就沒有力道與勇氣走出去,也許我現在還在台灣摸不清方向吧。如能看見這些經驗對自己的意義,那也就看見了自己生命的軌跡。我來自何方,我將前往何處,都將清晰起來。人生風景豁然開朗,就像從暗無天日的密林中掙扎出來,在晴空萬里的草原上,看見遠方山丘上的城堡。

教室外面的學習
DSCN2556.JPG歌德館另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走在路上一定都會遇到認識的人。怎麼認識的?歌德館其實不算大,一個禮拜走路和你打招呼三四次的人,不認識也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常常在路上互相寒暄之後,就會問「最近研究主題進展的如何如何」,或是「什麼時候來分享你的研究吧」如果你希望也有力氣,每天晚上都可以舉辦沙龍,讓你的朋友們分享他們研究的成果。


可以跟你打個賭,站在歌德館裡,隨便問一個人「這裡誰在研究顏色和數學的關係」他不見得知道,但一定可以告訴你能去找誰是在研究數學、誰在研究色彩,循線追尋,也許你就找到一個色彩學上的新發現。不過這在歌德館是常見的事,對人智學者而言,每個領域差異之處只在於感知方式。但透過思考將發現,型態學、幾何、音樂、色彩、數學、生物、化學、農業等等,都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面相而已,共享相同的法則。就像佛教珠玉之網,每顆在網上的珍珠表面都映照出不同珍珠的光澤。


因此對我來說,與人互動也是學習中重要的一部分。常常我在思考一件事情,比如植物與天文學的關係,然後就在歌德館遇到一個科學部門的朋友。在短短幾分鐘之間的談話中,就出現一個超級無敵的靈感,就好像發現新世界一樣的興奮。我終於明白,當阿基米德明瞭浮力原理時,竟然會光溜溜從浴缸衝到大街上的感覺了。只要不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每天都有驚喜。在歌德館人與人的互動,也像是珠玉之網。常常自已的問題在別人身上就看見答案。


每個人的時間表

DSCN3025.JPG

大家在這裡怎麼學?學些什麼?席維亞有極高的繪畫天賦,但她想在社群組織藝術上下更多功夫;或是像貝姬,來到歌德館之前幾乎沒有繪畫經驗,但她超愛的,連六日都泡在教室裡作畫。看看她的成果,對你來說似乎是個奇蹟,是嗎?


而我的時間則是在個人專題上面。每個人都帶著各自的天賦與生命歷程。歌德館的基礎課程提供的是一個空間,讓每個人都能滋養他們生命的需要的。我們沒有硬性的作業規定說,一定要在期末前交出哪些報告;相反的,它尊重每個人的學習方式與步調,在溫暖的氛圍中每個人或快或慢,找到自己熱愛的方向、主題。如同照顧一株植物,時間到了它就會開花結果。


這邊的老師們真的很了解人,知道給什麼是對方真的需要的,和學生一起工作。然後期末呈現與個人專題報告時,大家展現各自的工作成果,像是「金屬在生命體內的合奏曲」、「豎琴、螺旋與應用」、「同理、反感到直觀:如何用『心』思考」等等彷彿身處繽紛的花園中,被各人不同的風采環繞著。那真是個文化上的饗宴。DSCN3056.JPG這樣的環境下,其實沒有人願意在這邊浪費時間。


事實上,對一個想了解自己、熱愛世界的人來說,在這裡一天恨不得有四十個小時。除了星期一到五的滿滿課程外,六日還有眾多的講座或課程。但現實是,一人一天24小時,公平的很。每個人都要意識到自己真正的需要,然後分配好時間,包括空白的時間


我在這裡了解到,「人生中沒有任何時間會被浪費。」就算是什麼也不做的空白時間也非常重要,因為人都需要時間去消化、轉化、內化外在的事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連這篇文章能開始動筆,對我來說也花了三個禮拜假期的沈澱,才知道寫什麼、怎麼寫。


不然就像出歐洲團旅行一樣,在最短時間走最多地方,回到台灣後試著問問自己:「你看見的對你生命有什麼改變、啟發?」哇,還真不知道要說什麼。效率有時是好事,但生命總是需要時間成長、轉化,不是嗎?就算是什麼也不做,也不是浪費時間。表現於外的是對所有事情說不,因為也許你內在正需要時間整理、消化呢。剝奪掉和自己相處的時間,反而不是好事。 很多事情如果順應著生命的法則與步調,不只工作的人舒服,事情也有品質。(下圖:夕陽時分郊外走走)DSCN3081.JPG

我們學習的,就是生命本身。

是的,我「清楚了」,我「該怎麼做」。基礎課程不只是受了一個特別的訓練,來勝任某個能力的工作。它影響的範圍擴及整個生命,與不同的生活層次。它是重要而健康的基礎。我有了方向,我有了力量,如拉滿弓的箭,奔向遠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