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9日

天地大野中的坦然之心


平原中央,蘭陽溪畔。這每年夏季溪水總會漫過之處,仍有一塊塊的田園。清晨時分,金黃陽光灑在這片田野,萬物生氣飽滿。拂著輕快的微風,此處的天際線,被蘭陽平原旁的遠山拉起,浮著廣闊無比的藍天,心不禁跟著釋放、伸展開來。空氣中浮動著土壤的芬芳,點綴著無名翠綠植物的美妙香氣。

有個穿格子襯衫搭鴨舌帽,綁著馬尾的身影在工作著。她是這個花園的主人,賴嬌燕。

##CONTINUE##

奇妙的生命軌跡

朗爽、直接,是她給人的第一印象。臉龐明顯的輪廓描繪傳達著行動性格。談及回家鄉務農的因緣,她笑著說還真是意外。「從幼保科畢業後,六七年工作為存錢到日本學攝影。不過到了日本第二年,學費還是不夠;又對農業有興趣,就唸一個基金會支持的農業學校。在農業學校的那幾年,的確是生命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雖然不見得是有機農業的方式,但每天紮實的實務課程,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礎。」

小小的生命樂章

走過一畦一畦的菜圃,嬌燕帶我認識一個個美妙的生命。日本紅豆(香濃的紅豆湯浮現眼前)、胖嘟嘟的冬瓜、 生吃口味絕讚的紫洋蔥、番茄、香氣濃郁的胡蘿蔔,還有甜美小玉 。以及翠綠日本蔥、玉米、像水球的水茄、紫茄。遠處的黑豆已採收,準備來釀醬油。在十分鐘路程外的三星,還有七分地的湧泉水稻田,等醬油釀好後,正好割稻、晒稻。「哪像什麼花園呢?看這裡的雜草衝的比什麼都快,除都除不完……」初看的確如此。神奇之處就在於,除了雜草,被照顧的作物,每個都生機盎然。幾顆躺在地上未採收的金黃南瓜,因為熟透迸裂,正對著我大笑。

好奇的問是用什麼農法?「不妨說是,嬌燕農法如何?其實不管傳統農業、有機農業,對得起良心之下,各自都有值得學習的好方法。直到現在,我一直在嚐試新的農法,效果很好就持續,不好就放下。」追問什麼對得起良心?她說就是不能傷害大自然的初心,但「這心意無法阻止隔壁噴洒的農藥隨風飄散過來,這就是良心農業,沒法說是有機。」在日本的學習,讓她堅持製作堆肥,收集中藥材、生廚餘或大豆粕等有機質,堆置發酵後,成為土壤的食糧。「日本有機農夫每個都這麼做,我認為這是必要的生態平衡作法,不然就變成壓榨土地。

農業,一門科學

隨手指著溪旁沿上游飛去的夜鷺,她說往上游飛去表示下午或是明天的天氣會變糟,而飛往海邊就可能日頭猛烈。「這些傳統農業的智慧在年輕人一代已經很少聽到,但卻是千古錘鍊的結晶,視為過時而拋棄就太可惜了。」農夫,原來就是行動科學家,從觀察天地與嚐試的經驗中,歸納有效的行事原則,並孕育豐美的生命果實。農業,是一門真實的生命力科學。

特色,唯一的路

聊到工作甘苦,她的笑意帶著捉黠。「 辛苦 ?每個行業都很辛苦,只要樂在其中就心滿意足啦!」不過關於小農的生存,她倒有清楚的看法,「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走出自己的路。」獨特口感的良心農產是漸漸打出的招牌,還有全手工的農產加工如:黑豆醬油、日本味增與醬菜,連發酵麴菌都是自己培養。「我和社會連結的方式和賴青松、張幼功的股東制不同。種多少就宅配多少,不勉強自己。如果遇到盛產就加工,這樣自己也比較有彈性。行銷上也在調整,讓通路更透明,大眾容易看到當下的產況來決定是否購買。」

把理想用力實現的行業

她也務實的補充,農夫並不是個適合做夢的地方,而是要把理想用力實現的行業。台灣農業環境雖然在改善中,仍有許多的困難要去面對、克服,時時刻刻都在考驗人的意志。但也是如此,收穫時才會有無比的心滿意足,一種金錢無法衡量的踏實。還有個支持她的好弟弟阿旺擔任副手,而他對攝影的專業,開始了姊弟拍紀錄片的腳步。他們也期待遇見可以合作的有緣人,可以一同分享生命。

抬頭看著飄過藍天的白雲,站在生命力旺盛的園地中,有個圖像浮現心頭 「這就是在天地間的人」

農業,一種藝術

如果農業工作用不同的觀點來看,不妨當做是一種藝術、一種揮灑,把大地當做畫布,土地所回饋給你的也反映出你的意圖及靈魂。但更務實的觀察農業與社會的互動,就不是個人隨性的表現,而是一種社會雕塑(*註)。

這麼說來,嬌燕的行動,或是行動藝術,展現了僅僅只有一個人,在天地間散發的影響與自由,以及對這社會造成的反思。即使獨自一人,憑藉著心中的一滴點想法,都能有獨特的方式,在社會中的某一處發芽、茁壯。不只是她所照顧的植物如此繁茂,她本人的行動亦蓬勃的展現對於應為之事的執著,和生命對天地的深情。

人生最難的不是怎麼跟社會交代,而是怎麼面對自己。我想,嬌燕的社會行動,恰恰給我們看見了一個面對自己的優美樣貌。

註:

「社會雕塑」由博伊斯(Josef Beuys 1921—1986)提出。他最為人知的藝術觀點是「人人皆為藝術家。」他認為:「藝術=創造力=自由=人」。

而「社會雕塑」強調社會本身即為藝術品,每個人的行動皆可以是藝術的行動,其前提是主體具有自由的思考能力,人的主要職責,就是將創造力落實於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因為每個人都有創造的本質,「一種超越一切的創造力,是一種能源的形式,可以打破理性和直覺這僵化的兩極。」他說:「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從自己的自由裡…在總體藝術的其他位置上,展現他的自主與思考,決定未來社會的秩序」

(曾曬淑,《思考=塑造 Joseph Beuys 的藝術理論與人智學》,1999)


嬌燕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kome336-yasairai336/

電話: 0928-531-120 or 9659-336

(本篇文章由《蘭調 心活誌》收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