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

2017回顧(中)優律司美、U形理論、空間深度

在上篇提到的北京友人家中,(暫且稱呼這朋友毛毛吧)幾乎整個六月都在她家度過。練習優律司美、閱讀、烹飪。我閱讀一年前在看的《U型理論》,然而在這一年頻繁的優律司美工作中,暫時放了下來,只是練習把其中一些活動嵌入優律司美課程。這本U型理論,是在瑞士優律司美學校的一個社群優律司美課程上,老師Annamarie Ehrlich介紹的。她說「U型理論,對我來說就是優律司美」。





《U型理論》講述著作者對世界、個人在事物變化中,是如何的造成了一個大家都不想要的結果,從個人生活到社會現狀都是。從中以靈性的角度,帶領讀者認識,「轉化個人、轉化組織、轉化社會」的深層關鍵,「那創造力的源頭」以及如何結合「理解、感受與實踐」,讓這覺悟與改變的動機能夠順利落地,成為現實。能發生這些歷程,有賴提升個人在內在場域的與外在場域同時覺察與鍛鍊,從練習對話與聆聽出發,辨認每次練習時的能量/狀態,並嘗試下潛、精進,進而觸碰到個人的最高可能性,並創造一個溫暖的支持空間,讓集體的進化能在這空間出現,感受到集體的最佳可能性。




這個轉化的過程,深潛入個人與集體的內在源頭,再浮現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像個U形。作者也向東方智慧取經,發現U型理論與儒家思想的「大學」不謀而合。「世人皆道儒家思想,主要是服從,不反抗權威,而南師(南懷瑾老師)認為這不是對《大學》的正確解讀:事實上最重要的部分在於瞭解你自己,瞭解你自己打開的過程。----U型變革(U論第二本)」

再加上同時我閱讀「高思在雲」(朱雲漢著)(毛毛家人希望我閱讀的),裡頭對中國現狀的關注中提到「王道天下觀思想體系的當代意涵」會是中國立足的關鍵,以及非西方社會的知識份子應該具備的文化自覺能力。我認為和U型理論有很深的連結。中國仍在探尋最佳的社會發展模式,華德福教育的發展肯定是其中脈絡,只是華德福是否有察覺到自身在社會的影響,展現社會上的活力,期待未來行動的展現。(不過這就不再深入探討吧)



在2016年六月重新閱讀《U型理論》之前,已經在華德福學校孩子以及華德福老師密集工作/學習一年多,我閱讀時就會有許多體會,從思考進入新層面的圖像,靈活的活動著,讓我感受到震動與召喚。在那幾個閱讀的夜晚,又發生了同步性事件。杭州滿園華德福社群的友人小梅老師,知道我在接觸U型理論,主動告知U論作者奧圖(Otto Scharmer)將至杭州,有個爸爸在阿里巴巴工作,將接待他,問我要不要去和他接觸。



要不要?重點不在要不要,而是這個告知,正和我一起震動著!當然要了。我寫了封信給奧圖,也如願見到了面,談了許多令人振奮的發展圖像。在信中我敘述著:
「我是詹前轍,一位優律詩美人。我近年來在工作中結合優律詩美以及U型理論,透過踏實的實踐工具與穿透力度,使得團體培力成效特別的深入與精彩。優律詩美是新興的肢體藝術,講求從動作中整合身心靈,提升意識層面,在打開心智、感受與意願上迅速且自然。

我看見的是,如果U型理論代表著新一代的知識與社科概念,優律詩美也是創生不久的新型藝術(帶來新的方式整合眾人),兩者共同點也許是--「人智學啟迪之下的科學與藝術」,都到達了心靈深處的層面,甚至更遠。那麼,這兩者的互相交流與相容,則為彼此帶來更有潛力、更整合的個人與群體、工作與生活的指引。」


U型理論以及優律詩美,他們倆者的共同點,除了都觸及到心靈層面(甚至可說是靈性層面)以外,還有一個我觀察到的,很少有人注意到的:「空間」。這兩者都需要空間來工作,也都需要每個在這空間中的人,調整自己到,可以「聆聽空間」。

在優律詩美中,不是自己的動作舞動的美就好,而是有能力聆聽到音樂(或是詩句),這些在「空間」中共鳴著的存在,同時感受自己的身體「想要如何呼應這些共鳴?」而有了其姿態。

在U型理論中,也是透過共有的「空間」,不是說出自己的建議或判斷就好,而是聆聽這個「空間」想要透過我來傳達的,而我把它說出來。





因此,「空間」不只是「空無」,而是一個在自身之外的能量場,期待我們身為個體,展開自己、跨越自己的界線,進入、成為、聆聽這個更大的存在:「空間」。在空間中,我們能與他人交融,交融的情況取決於這個空間的能量狀態;在優律司美中,自然的是調頻好了的「共同鳴響」,共同將一首詩或歌,帶入可見的存在(舞動);在U型理論中,是打開自己的三器(心智、感受、意志),從而提昇自己的狀態,調頻到「自己的最佳可能性」,在這狀態中與他人進入、成為「共有空間」,帶出屬於未來、朝向未來的事物。

優律詩美與U型理論有個共同點,都是「深層次的聆聽」。優律詩美試著聽見聲音的形體、品質與意涵;U型理論試著聽見話語中最深邃的意象,以及帶給自身未來的訊息。透過「聆聽」這樣的靈性感官,連結進入深層次的「空間」,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從這之後,我的工作也開始了演化,開始在「藝術的社會實踐度」上前進。工作坊從單純的「藝術經驗」,到「集體的支持空間感受」我看見,這就是我非常想去創造的重要領域:

「在藝術中展開感知,從深潛中共同創新」

1 則留言:

心的飛翔 提到...

老師您好 我是潮厝的家長 您說五月的周末 可能有時間來雲林潮厝開課 麻煩mail 給我 lkk6522@gmail.com